知识导航
资源分类

渤海湾盆地大歧口凹陷断裂系统与陆内拉分断陷

渤海湾盆地大歧口凹陷断裂系统与陆内拉分断陷

Fault system and basin prototype of the Great Qikou sag, Bohai Bay Basin

Fault system and basin prototype of the Great Qikou sag, Bohai Bay Basin

doi:
10.3969/j.issn.0563-5020.2015.02.009
摘要:
大歧口凹陷位于渤海湾盆地中部,是在中生代构造基础上形成的新生代构造单元,是我国最具勘探价值的大型富油气凹陷.前人对大歧口凹陷盆地结构、断裂构造、演化特征方面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对凹陷内主要断裂的分段活动特征、构造迁移,以及新生代基底走滑—盖层伸展构造体系的深浅部耦合关系并未进行全面细致的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凹陷内断裂活动特征、构造成因机制、断裂拓展演化规律详细的构造分析.本文在精细解释、深入分析地球物理资料的基础上,开展了详细的构造研究.研究表明,歧口凹陷充填格局主控断裂为东西走向,近南北向的沿岸变换带是主变换带;新生代的构造体系受北东向右行基底走滑断裂和东西向的盖层伸展构造的双重控制,并形成三级断阶带.基底—盖层断裂的耦合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在盖层中形成强制性褶皱传递基底走滑,二是在盖层中形成一系列雁列式正断层.欧亚板块下的地幔物质在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两大构造系统的共同作用下,自南向北迁移并上涌,导致歧口凹陷主要断裂的规模、活动期以及断裂活动由南西向北东迁移、演化.
作者 许立青 [1] 李三忠 [1] 索艳慧 [1] 郭伶俐 [1] 曹现志 [1] 王鹏程 [1] 周立宏 [2] 楼达 [2]
Author:
作者单位
  1. 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山东青岛 266100;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山东青岛266100
  2.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 天津300280
期 刊: 地质科学 ISTIC EI SCI PKU CSSCI
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Geology
年,卷(期) 2015, 50(2)
分类号 P542
关键词: 大歧口凹陷 知识脉络 基底走滑—盖层伸展构造 知识脉络 三级断阶 知识脉络 深浅部耦合 知识脉络 走滑拉分 知识脉络
Keywords: Great Qikou sag Basement-involed strike-slip and extensional fault systems Three step-fault zone Coupling of basement to sedimentary cover Pull apart basin
机标分类号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
参考文献和引证文献
返回顶部参考文献
返回顶部引证文献
返回顶部本文读者也读过
返回顶部相似文献
返回顶部相关博文

知识产权声明| 服务承诺| 联系我们| 人才招聘| 客户服务| 关于我们

京ICP证:01007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04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237号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