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导航
资源分类

智能电网技术经济综合评价研究

为了应对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趋势、降低对日益匮乏的传统能源的依赖程度、抢占新一轮能源革命的制高点,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纷纷把发展智能电网作为其国家战略和决策,掀起了一场全球范围的智能电网建设热潮,智能化已经成为国际电网发展的重要趋势。我国也提出了智能电网发展战略,国家电网公司2009年颁布的《国家电网智能化规划总报告》明确提出我国坚强智能电网发展目标:即到2020年,建成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网架为基础,以通信信息平台为支撑,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包含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各个环节,覆盖所有电压等级,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融合的坚强智能电网。智能电网建设是我国在新的环境下电力行业发展的重要发展战略,其建设将促进我国电力行业的技术革命和产业发展。但智能电网建设是一个浩大的系统性工程,不仅要解决众多的技术难题,而且其将对技术、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都会产生相互作用和影响。因此,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与之配套的宏观政策、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市场机制、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软科学问题,而这种研究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法律、能源、信息等多学科的交叉领域。目前对于智能电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技术研发领域,对智能电网投资建设及运营等的技术经济问题研究则相对较少、不够系统和深入。
  论文在分析中,主要根据我国智能电网发展规划和我国电力行业特征,围绕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产业前景、产业技术支撑、产业运营管理和产业政策管理等层面,重点分析智能电网投资建设的宏观效益、试点项目评价、智能电网建设后期资产运营管理、智能电网技术创新及电力产业规制等技术经济问题。本文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技术与市场相结合,全面和系统的研究了智能电网相关主要技术经济问题,选题具有鲜明的特色。具体创新如下:
  ①本文首先对智能电网投资建设按部门进行有效分解,然后应用投入产出模型分析投资建设对国民经济及各产业部门增长的影响;构建数量模型,定量分析智能电网产生的环境效益;基于电网全寿命周期和模糊集合理论,提出了智能电网试点项目技术性评价实用模型,对智能电网试点项目的安全性、可靠性、先进性和互动性的协调发展进行研究。
  ②构建了智能变电站状态检修模型。本文结合智能变电站技术特点,构建智能变电站状态检修核心模型。结合不同预测方法和输变电设备预测评估特征,选择时间序列法和灰色理论作为预测方法,应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建立了输变电设备状态预测评估模型;提出了基于定性评价的输变电设备风险评估模型,确定了资产、资产损失程度和设备平均故障率的评估和计算方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③本文应用技术创新和战略管理理论,结合我国智能电网建设目标、技术创新特征及我国电力行业技术创新水平,提出了我国智能电网技术创新战略路径和战略组织形式。智能电网背景下我国电力产业结构将呈现垄断竞争的产业格局,既不同于传统的垄断一体化产业结构,也不同于国外已经进行市场化改革的电力产业结构。本文根据这一特点,采用SCP范式(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提出了我国智能电网环境下电力产业规制的思路和重点。
作者 陈安伟
学科专业 技术经济及管理
授予学位 博士
学位授予单位 重庆大学
导师姓名 张宗益
学位年度 2012
研究方向
语 种 chi
分类号 F407.613.7 TM715
关键词 智能电网 知识脉络 运营管理 知识脉络 技术创新 知识脉络 经济评价 知识脉络
机标分类号
基金项目
参考文献和引证文献
返回顶部参考文献
返回顶部引证文献
返回顶部本文读者也读过
返回顶部相似文献
返回顶部相关博文

知识产权声明| 服务承诺| 联系我们| 人才招聘| 客户服务| 关于我们

京ICP证:01007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04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237号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