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导航
资源分类

中国电力产业供求状况与发展战略分析

doi:
10.7666/d.y982736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重要的公用事业,我国正经历着一个以电能替代非电能源和不断扩大用电范围的过程,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力产业发展很快,电力装机容量从1亿千瓦发展到2亿千瓦,用了7年时间,从2亿千瓦发展到3亿千瓦用了近7年时间,从3亿千瓦发展到4亿千瓦用了4年多的时间,从4亿千瓦发展到5亿千瓦只用了1年半的时间。20世纪90年代的上半期,电力行业发展平稳,基本与国民经济发展的步调一致,从1996年开始,随着国内经济的紧缩,全国电力需求的增长速度大幅下降,加上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在电力需求增长大幅减缓的情况下,1998年出现了全国性的电力过剩。全面过剩的状况对电力行业产业政策以及未来规划的制定产生了影响,电力投资受到严格限制,国家对电源建设采取了三年不开工新项目的政策。然而在1999--2002年这段时期里,随着国民经济发展的逐步复苏,全国电力需求开始出现强力反弹,历年需求增长速度明显高于装机容量的增长速度,2002年国家又出台了取消电力增容费的产业政策,使得一些高耗能行业的高速发展,进一步带动了电力需求的快速增长,最终导致了从2002年开始的电力紧张局面,2004年缺电最为严重。 全国大面积的电能紧缺引发了新一轮电力投资建设热潮,近几年机组投产容量大大增加。由于缺电引发的新一轮电力建设投资热,使得电力建设投资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是否又会产生电力过剩?如何摆脱“短缺—过剩—短缺—过剩”轮回的怪圈?这是在电力规划中应当认真分析研究的课题。项目投资的可行性和经济性评价,则要由企业根据市场情况自主判断,自己承担投资后果。目前我国电力供需紧张,今后几年用电需求增长较快,提高生产能力的需求依然很高,投资电源建设有相当大的收益预期。但是,另一方面,违规投资数量庞大,因此,企业应投资顺应产业发展趋势的投资项目。目前水电项目效益优良,存在良好的发展前景。在火电建设投资中,要充分分析由于主要原材料煤炭的价格上涨所带来的收益风险。 通过分析预测认为,我国2010年发电装机容量需达到6.3-6.5亿千瓦,2020年发电装机容量需达到9.5-10.5亿千瓦。2001年至2010年电力建设弹性系数为0.85-0.90,2010年至2020年电力建设弹性系数为0.70-0.75。从我国现实 国情来看,既要保持一个相对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又要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的承受能力,进行科学、理性的选择,把经济增长方式转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上来。电力的发展应当遵循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按照价值规律、供求关系来确定发展规划,应当与经济发展步伐相协调。电力建设应当继续坚持“重点加强电网建设,大力发展水电,优化火电结构,加快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地发展新能源发电”的战略方针,保持适度超前的发展速度,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者 郭荣兴
学科专业 政治经济学
授予学位 硕士
学位授予单位 山东大学
导师姓名 于良春
学位年度 2006
研究方向
语 种 chi
分类号 F407.61
关键词 电力产业 知识脉络 市场预测 知识脉络 投资分析 知识脉络 可持续发展 知识脉络
机标分类号
基金项目
参考文献和引证文献
返回顶部参考文献
返回顶部引证文献
返回顶部本文读者也读过
返回顶部相似文献
返回顶部相关博文

知识产权声明| 服务承诺| 联系我们| 人才招聘| 客户服务| 关于我们

京ICP证:01007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04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237号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